什么是林下經濟?
林下土地將是人類未來糧食生產的最后一塊可利用之地。
什么是林下空間?通俗來說,樹冠以下就是林下空間。
林下經濟是指以林地資源、林下空間和森林生態環境為基礎,在林下空間進行種植、養殖、相關產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觀利用等為主要內容,以提高林地生產率、勞動生產率、資金利用率。
1.發展林下經濟可以充分利用林下資源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。
2.增加農林副產品種類和數量,調整農村產業結構。
3.延長產業鏈,增加農村勞動力就業機會。
4.提高單產,增加經濟效益。
林下種植業
即充分利用豐富的林下資源發展種植業。主要發展模式包括:林-果模式;林-草模式,在林下種植牧場,用于發展養殖業;林-花模式;林-菜模式;林-菌模式;林-藥模式。
林地要求:
1.除部分耐陰菌類、中藥材等作物外,一般選擇中幼齡林蔭蔽度小的林地,以便于間作物能夠獲得足夠的光照。
2.道路交通便利,水源充足的林區較好。
3.一般要求林木之間有一定的株行距,以便于耕作及管理。
4.一般要求林地地勢相對平坦、連片,不易于發生旱澇災害。
林下養殖業
即充分利用林下空間發展立體養殖。主要發展模式包括:林-禽模式;林-畜模式;林-蜂模式。
林地要求:
1.林地要有一定的寬度和規模面積,不要靠近交通要道。
2.選擇中成林,最好是樹冠高、枝條稀,郁閉度(叢林密度)在0.7左右,通氣透光性能好,但已不適合種植農作物,林下有豐富的雜草和蟲類等自然資源。低幼齡林林地由于林木小,易被家畜損壞,該階段林地郁閉度低,光照充足,可用于套種藥材、蔬菜等,適合發展林下種植業。發展林下養殖一般樹齡要在4年以上。
3.林地中要有地勢高燥、利于排水的地塊,板與搭建畜(禽)舍,并要求交通便利,水電設施齊全。場地四周建好圍欄或拉上攔網,防止禽畜走勢或受到其他侵害。
林下采集加工利用業
即利用林下產業的產品資源,大力發展林下產品的加工、流通和銷售業,拉長林下經濟產業鏈,發揮集群作用,提高經濟效益。主要是藤芒編織、竹產品編織加工、松脂采集、竹筍采集加工、野菜采集加工等。
森林景觀利用
充分發揮廣大農村地區山清水秀、空氣清新、生態良好的優勢,合理利用森林景觀、自然環境和林下產品資源發展農家樂等旅游觀光、休閑度假、康復療養等產業。主要有“農家樂”、林區“農家樂”、生態休閑旅游、森林休閑游、風景名勝區生態旅游等。
總結:我國人多地少的局面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將越來越嚴峻,發展林下經濟是一種重要的戰略選擇,對于我國糧食安全、農民增收、生態建設有很大的作用,在可預見的未來,林下經濟必將成為農、林業進一步發展的一種新思路和新模式。
您還可以輸入150個字(您目前是游客身份,可選擇登錄再評論)